2025年岁末年初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活动
一、什么是非法金融活动
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法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,包括合法金融机构(即金融体系内)发生的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外的(即社会)非法金融活动。具体包括但不限于:
1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;
2. 未经依法批准,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;
3. 非法发放贷款、办理结算、票据贴现、资金拆借、信托投资、金融租赁、融资担保、外汇买卖;
4. 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活动。
二、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类型
1. 保本高收益类诈骗:承诺“保本保息”“年化收益率高达XX%”等虚假承诺,吸引投资者。
2. 非法集资类诈骗:以“稳定高息回报”、“内幕消息”为诱饵的“投资理财”,骗取投资者资金后血本无归。
3. 套路贷类诈骗:以无担保、低利息、线上申请为幌子,诱骗借款人。
4. 区块链类诈骗:以“科技币”“虚拟货币”等名义,声称低风险、高收益,实则进行诈骗。
5. 电信网络类诈骗:冒充公检法人员,要求汇款或提供银行验证码。
6. 打着康养服务、元宇宙、生物科技、跨境电商、影视投资等旗号的噱头,以及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和非法上架的APP等渠道进行的非法期骗、诈骗。
三、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
非法金融活动往往披着高收益、低风险的外衣,实则暗藏巨大风险。它们不仅可能导致金融消费者遭受巨额经济损失,还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稳定,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四、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措施
1. 增强风险意识:保持理性投资心态,提高信息甄别能力,不轻信高息诱惑,不盲目跟风投资。特别是春节期间理要提高防范意,树立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高息保本是陷阱”理念。
2. 核实机构资质:在参与金融活动前,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,如查看营业执照、经营许可证等。
3. 了解产品信息: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,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,避免盲目投资。
4. 及时举报非法行为: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,应立即向金融监管总局、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。
五、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
1. 结合公司为私募管理人的特性,在日期接待公司的客户中,宣讲常见的非法集资案例,普及如何防范金融风险、预防金融犯罪。
2. 在公司官网宣传相关非法集资行为及防范措施,供基金持有人及经过合格投资者承诺者浏览、学习,起到普及宣传作用。
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,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和防范能力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个人财产的安全。